克里希那穆提說:「不帶評論的觀察是最高形式的智慧。」
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,看到別人做了某件事,說了某句話,你就覺得對方是錯誤的,就想要去糾正一下。特別是和家里人相處的時候,希望家里人都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事。
在教育孩子的時候,你總是發現孩子犯錯誤,不聽話,然后自己也很生氣,覺得孩子太不爭氣了,以后也沒有太大出息。
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你就喜歡和別人「抬杠」,頂撞別人。看到別人被「頂撞」回去了,或者認輸了,你就開心了,因為你贏了。
不管任何時候,你努力去說服別人,讓別人意識到錯誤,改正錯誤,效果并不好,最后鬧得很不愉快,甚至反目成仇。
其實,成年人最好的修養,就是「看別人順眼」,懂得控制自己去糾正別人的想法,從來不和別人「抬杠」。
老祖宗告訴我們:「知人不評人,方為人上人。」看清楚了別人,但是你不妄加評論,或者一直保持沉默,你才是勝人一籌。
和低層次的人爭辯,你會顯得很沒有素質,你對窮的掉渣的人指指點點,你就是污濁了自己的眼睛,讓自己的心靈藏污納垢。聰明的人,往高處走,遠離那些「心窮」的人,不會不思進取。
和糾纏不清的人爭辯,你就會陷入「唇槍舌戰」的煩惱之中,別人說惡毒的話,未必你也能說得出口,要是你說了,你就是掉檔次,也是一個說不清的人。
對別人錯誤,橫加指責,你就破壞了自己的形象。本來你是一個善良的人,希望幫助別人,但是你說話的方式不對,導致別人不愿意接受,結果是適得其反。如果你說話的方式對了,但是別人不領情,還會覺得你是一個「沒安好心」的人,認為你是嫉妒他。
看到別人成功了,比你活得更加高級,你就會嫉妒 別人,甚至懷恨在心,認為別人是靠投機取巧成功的,并沒有真本事。比方說,別人在台上演說,你就給別人丟鞋子,希望別人出洋相,結果別人并沒有出洋相,反而你被在場所有的人指責。
農村有句俗語:「十個手指不一樣齊。」手指有長短,人也有層次,你不要用自己的標準,去衡量別人,更不要對別人很苛刻。允許別人有不一樣的活法,尊重別人的一言一行,你才是有修養的人。
你看不慣別人,總是對別人指指點點,其實是和別人「抬杠」。我的同事張曉柳,就是一個「杠精」,看到誰,都要說幾句,并且都是說不好的觀點。同事美惠,買了新裙子,很漂亮,大家都在贊不絕口,張曉柳突然冒出一句:「這條裙子,我在步行街看過,就在門口那個地攤上。」一句話,讓大家都不再說話了,默默走開了。美惠一整天都心情低落,雖然她的裙子不是地攤貨,但她從此再也沒有穿過這條裙子了。
人言可畏啊!有修養的人,少說多做,看誰都很喜歡,不會說難聽的話。別人做錯了,就提示別人,給別人鼓勵,別人成功了,就學會鼓掌,別人落魄了,就拉一把,而不是冷嘲熱諷。給別人一個好臉色,多說溫暖的話,人與人才會感情更好,自己遇到難處的時候,也會有人搭把手,有活路。
前天下午,我們單位銷售部的王經理寫了一篇論文,打算投稿到一家雜志社。王經理把論文打印出來了,希望大家給他提一點建議,幫他修改完善。大家都認認真真看論文,并且給出了好的建議。
論文傳到了章華手上,章華看了看,然后寫了一句:「你的文章,風牛馬不相及,毫無文采。」不知道章華是什麼心態,居然對王經理說如此刻薄的話。雖然論文水平不高,但是也有很多可取之處,也有一些好的觀點。
聰明的人,對別人的事情,看透不說透,裝糊涂。對自己的事情,也會裝糊涂,比方說,過去的「陳谷子爛芝麻」,都要放下,糊涂一點,就過去了。一念放下,萬般自然,何必讓過去的事情,妨礙了自己的發展。
上個周末,讀者小恩發微信給我:「真的討厭同學群,居然有人在群里發一些虛假消息,害得我打開消息,莫名其妙就被扣了十塊錢。」我說:「如果你不喜歡這樣的群,那就退群好了。」小恩說:「我要和那個發假消息的人,打官司,他太討厭了,也許他就是一個大騙子。」我說:「也許,他也是受害者?不是嗎?」
凡事一分為二來看,你就會看到事情的另一面,反而會把事情看透,也會看淡。世上沒有令人十分滿意的事情,就像一個人,從來都不會完美一樣。
還有,做人,要對事不對人,就事論事。不要把事情牽扯到很多的人,否則你就無法抽身而退了。和你有關的事情,當機立斷,及時處理;和你無關的事情,糊涂一點,看順眼了就沒事了。
修養是什麼?修養就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。你對別人的態度,暴露了你的修養。你和別人對著干,你就是修養很差的人。
你看不慣別人,其實是在折磨自己,是對自己的否定。當你看什麼都順眼了,精神境界就比別人更高了,你會活得云淡風輕。